《战.乱》整体来说并不算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但其中反映的几个历史事件,还有创作团队想表达的深意还是值得深思的。
这部电影刚开头所展现的血腥残酷事件,是对应壬辰倭乱爆发前几年的己丑狱事。己丑狱事的导火索郑汝立原是朝鲜文臣和知名文人,后因党派斗争而失势丢官,郑汝立本人的思想在当时的李氏朝鲜社会堪称是离经叛道,他主张天下为公物,认为天下并非一家一姓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反感君主专制,认同人人平等,互助友爱,公职应由群众选举的大同思想。

在丢官失势后,他在倭患泛滥的全罗道组建民间团练军事组织大同契,规定大同契无分男女贵贱皆可加入,每月均有集会,供成员进行社交,学习和军事训练。这种行为在等级身份制度十分严密的李氏朝鲜社会看来,是非常离谱的离经叛道,在统治阶层看来,高贵的两班怎么能跟白丁还有卑贱的奴婢和贱民平等。
但起初因为大同契组织影响力小,再加上郑汝立的声望,所以初期大同契和朝廷之间勉强还算相安无事。1589年大同契组织帮助全罗道地方官府击退了来犯的倭船,军事上的胜利,再加上思想纲领对白丁,贱民,奴婢和三教九流等社会底层人士们的吸引,随后大同契组织扩散到朝鲜全国。不久大同契组织快速扩张就引起了李氏朝鲜朝廷的忌惮,1589年10月众多官员上告郑汝立谋反,对于郑汝立是否谋反,李氏朝鲜朝廷并无实际证据,直到案发后才通过刑讯逼供获得了证词和可能是事后才伪造的信件,在己丑狱事中被杀者达一千多人。


己丑狱事除了朝鲜高层的党派斗争之外,更多是朝鲜宣祖等保守派集团担心大同契组织会破坏朝鲜现有的社会秩序,威胁到自身统治而发起。己丑狱事所导致的党争,也间接导致朝鲜内部虚弱,以致在几年后日本入侵之时节节败退。


而和郑汝立生活在同一时期的万历时代明朝思想家李贽也遭遇到了残酷迫害,李贽在反对君主专制和主张平等方面和郑汝立也存在类似之处,不过李贽的斗争方式要比郑汝立温和很多,跟郑汝立事实上建立半军事组织,在组织内部实行大同,并且确实有可能在策划起义所不同的是。李贽主要停留在讲学宣传和著书阶段。但两人最终的下场都无比凄惨。郑汝立在朝鲜官军的追捕中自杀,李贽也在被明朝官府逮捕入狱后选择自刎而死。
郑汝立死后也并没有得到当时李氏朝鲜主流社会的同情,为郑汝立翻案已经是当代的事了。

影片前半部分提到的壬辰倭乱时期,很多朝鲜奴婢和贱民们趁着旧有的统治秩序崩塌之时,最先考虑的并不是如何帮助国家抵抗倭寇,而是先发起反抗诛杀以前骑在自己头上剥削压榨自己的两班统治者,瓜分主人的财产烧毁奴婢契约,甚至进一步火烧王宫,这都是符合史实的。
“时奴仆多乘时杀主、或恣横肆、或相淫秽”(《李朝实录》宣祖25年六月丙辰)
当日军登陆之后,这些一直被朝鲜统治阶层当成人形牲畜的白丁,奴婢,贱民们,在主人逃跑或失去政权保护和威慑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报复不把他们当人看的主人。




朝鲜宣祖李昖身为国王,在离开汉城的当天,就被奴婢焚毁宫殿和官府,那么其他主人的结局,可想而知。



甚至电影中朝鲜宣祖李昖在逃亡途中被愤怒的民众们围起来,被民众们的投石砸也是符合史实。
“壬辰之乱,宣庙去邠,至松都,百姓坌集迎驾,或痛哭,或垂涕,而其中无识之类高声呼之曰:“主上不念民事,专以富厚后宫为事,以眷爱金公谅为第一策,今日到此,何不令公谅却贼耶?”至有向上投石者,而侍卫单弱,不能禁。”

而在不久后的明末,明朝统治秩序崩塌之时,明朝同样爆发了类似但规模更大的江南奴变。

而推翻明朝北京朝廷的明末人民起义,则是这一现象的进一步放大版。不过在消灭底层人民反抗这方面,不同的ZZ政权的统治者却是取得了高度一致,最终取代明朝的满清跟明朝一样对底层民众起义军和江南反抗的奴婢,使用武力ZY。
专制社会的统治阶层自己更关心的是对国家的统治权和支配权,而非生活在土地上的民众。这部电影里有段镜头拍的也很有意思,当入侵的日本军队对底层民众举起屠刀,底层民众因此组织义军,把刀对向外敌日军之时。李氏朝鲜专制统治者所率领的官军却把刀砍向了,因为对王权失望,而质疑王权的普通本国底层民众。



当日军被击退,外患解除后,ZZ社会的统治者第一个优先想解决的就是之前帮助他抵抗外敌的民间义军,保住自己的统治远比考虑民本更重要。


韩国和以前的东大都喜欢拍些无产阶级民众起义反抗统治阶层的电影,但着眼点却有所不同。韩国此类电影不管是之前的《民乱》还是现在这部《战.乱》都更喜欢着眼于底层民众的群体觉醒,不喜欢神化领头人物。
例如《民乱》中民军后来的领导者男主大石头开始只是个身份低贱,愚笨,甚至话都说不利索,为了钱就可以杀人无辜妇孺的屠夫。反映东学党民军起义的男主白伊江一开始是个为虎作伥,帮助两班贵族父亲欺压民众的爪牙。《战.乱》中民军后来的头目男主迁影在电影中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个整天想着如何追求个人自由,立功免贱籍好做官的个人主义者,直到最后才认同应该人人平等,不必非要有个王的理念。
而且此类韩影通常不会避讳底层民众武装起义的过程中也充满了很多混乱和血腥,并且直言大部分底层民众造反本质就是为了自己能过上好日子,因此大部分人往往在抢到足够的钱和粮食后就一哄而散,也会为了利益相互背叛。不过结局却往往走向当代普世的MZ思想。
而东大此类电影一是喜欢过度美化底层民众起义的过程,人均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只为解救劳苦大众。二是普遍喜欢神化起义军领袖,人均哲人王,人均伟光正。而且起义成功后一定再推举个英明的统治者继续领导统治自己,继续维持ZZ统治秩序。
从描述人民起义军过程方面来说,韩国电影更符合事实,因为古代的起义军组成结构绝大部分都是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底层文盲,他们造反往往也是因为生存难以为继,为了活命反抗,跟解救广大劳苦大众同胞没有一毛钱关系,而且因为长期受到欺凌,所以三观普遍不正,因此起义过程中抢劫是很普遍的现象。领导者出了一部分是为了活命被迫领导起义的之外,其他人则多为野心家,往往是为了坐江山。
从结局方面来说,东大此类电影更符合实际,因为古代民众普遍文盲,因此起义成功后,胜利果实往往依然是被上层的贵族豪族或者野心家夺取,所谓改变不过就是刘家王朝变成了王家王朝,李家王朝变成了朱家王朝。对于底层民众来说,区别不过是想老爷变成了李老爷,黄金家族的老爷变成了朱家老爷。
两国在此类电影结局方面的差异,也是因为两国社会如今运行体制不同导致的,韩国进入第六共和国之后就已经进入了推崇PS价值观和MZ政治的时代,而且韩国第六共和国就是因为1987年的民众群体觉醒而爆发的全民抗争事件而成立的,因此现在的韩国社会主流思想价值观影响了古代题材的此类电影创作。而东大严格意义上来说还在循环中。